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(2)

时间:2016-10-13 10:02 点击:
三、让学生自己动手,自己总结。 新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对学生来说,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、调动学生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一个好办法。在课堂上,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,

  三、让学生自己动手,自己总结。

  新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对学生来说,动手操作是一种以“动”促“思”、调动学生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一个好办法。在课堂上,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,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。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、动手能力、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非常有益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、剪剪、拼拼、比比,通过摆弄和操作学具获取知识。

  如,在教学填未知加数7+()=10时,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这一道理。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: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,先拿出7根小棒,问:再拿几根就是10根?学生回答是3根。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。接着让学生观察小棒,现在有10根小棒,如果拿走7根,还有几根?学生回答3根。问:那么10、3、7之间什么关系呢?通过这一问,学生就理解了填未知加数也可以用减法来做,即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。

  又如,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,为了学生加深了解图形的特征,让学生拿出同样长的小棒,自己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。学生通过动手摆,不但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,同时,又培养了学生分析、比较、综合等逻辑思维。

  又如,在教学物体的分类时,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卡片,与同桌同学合作,对卡片进行分类。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,对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法就能很快就掌握了。

  四、让学生自己合作,进行交流

  合作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,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,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。

  如:找规律,我先出示主题图,说图上的许多东西排列是有规律的,你能发现吗?让同桌同学合作,找出图中的东西排列的规律。学生就开始讨论,进行交流。得出:花儿是按一朵绿色一朵红色排列的。小旗是按一面黄色一面红色排列的。灯笼是按一盏紫色一盏红色排列的等等。通过这样教学,每个学生都能找出规律,能理解规律的含义。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。

  《标准》中也指出: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,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和合作者。”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走路,而不是领着学生走路。总之,要想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,就要放手让学生做,让学生手、眼、脑、口、耳等多种感官参与。同时也要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,让他们通过观察、操作、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,去获得数学知识。

  参考文献

  [1]杨庆余·《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》·高等教育出版社·2004年

  [2]傅海伦·《数学教育发展概论》·科学出版社·2001年

  [3]马云鹏·《小学数学教学论》·人民教育出版社·2003年·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